近年来,图们市不断探索民族文化发展繁荣新路径,打造中国朝鲜族非遗文化品牌,先后建立起34项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名录,初步形成了国家、省、州、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,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,擦亮了城市“文化名片”。
图们市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工作方针,深挖民族文化精髓。2010年7月,图们市建成全国唯一展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展览馆,不仅成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,也是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重要基地。展馆运用古典、现代、宫廷相结合的设计理念,采用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,传统图文、实物展示与现代声光电展示相结合的手法,全方位为参观者提供朝鲜族民间舞蹈、传统音乐、民族礼仪、饮食文化、服饰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,加深历史认同感。目前,展馆共展出包括农乐舞、长鼓舞等在内的8大门类71项4500余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,其中,世界级1项、国家级17项、省级41项、州级5项、市级7项。展馆自建成开放以来,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。
为让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“鲜活”起来,图们市邀请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、俄罗斯远东大学海事国际研究中心、中央民族大学、韩国延世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延边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,参加非遗文化论坛,研究和分析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,科学总结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具体实践经验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寻求深层次的科学指引;通过举办全州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,广开言路,广泛征集非遗传承人在具体传承实践中的意见建议,为全州非遗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;通过以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创编了大型歌舞剧《图们江之歌》、《图们江阿里郎》、《图们江船之歌》、《图们江传说》等文化作品,将静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了动态展示舞台,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在动态展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感召力;坚持在每年“延边之夏”图们江文化旅游节期间设立“非遗活动日”,邀请全州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项目展演、技艺展示等交流活动,使中国朝鲜族非遗文化在异彩纷呈的展示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传承。仅在2012年文化旅游节期间,图们市就创造了694人同时表演朝鲜族长鼓舞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为建立“非遗”保护传承工作长效机制,图们市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加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》;切实加强“非遗”项目传承人的教育培养和传承基地建设,通过设立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传承补助制度,累计拿出18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州级以上传承人开展传承保护工作;投入1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作品创作,现已涌现出四物乐舞蹈队、农耕舞舞蹈队等多支民族文艺队伍;建立了向上街道、市二小、市职教中心等3个长鼓舞培训基地,年均培训学员3000人次,使朝鲜族长鼓舞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。2014年,图们市第二小学校被评为全省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长鼓舞基地”。
如今,通过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努力,图们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轨道,形成了“文化遗产人人保护、遗产成果人人共享”的良好局面。